都用宁德时代电池,自主品牌和特斯拉还会有哪些差距

今天一早,特斯拉又刷屏了。据外媒报道,特斯拉与宁德时代达成初步协议,宁德时代有望在明年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Model 3供应电池,关于这一合作的最终协议预计在2020年年中签署,若合作达成,Model 3将同时使用松下和宁德时代两家的电池。

众所周知,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在“三电”,即电池、电机、电控。丰田技术专家久保馨曾表示:“车辆电动化所需的核心技术是电机、电控和电池。掌握了这几项技术,便能制造出各种类型的电动化车辆。”其中,“三电”技术中又以电池最为关键,它关乎消费者使用电动汽车最核心的体验,行驶里程。

同样使用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且具备非常接近的行驶里程,自主品牌的电动汽车与特斯拉还有哪些差距?

据了解,特斯拉将率先国产标准续航版Model 3,官网显示该车型的NEDC续航里程预计为460公里,与进口版车型保持一致。目前,国内也有诸多自主品牌在续航方面达到这一水准,例如北汽新能源EU7、广汽新能源Aion S等。但,这些车型无论是口碑、认可度,还是售价、销量都难与特斯拉匹敌。

那么,撇开品牌力、影响力,自主品牌车型在产品力方面与Model 3还有哪些差距 

整车OTA

特斯拉是第一个提出整车OTA概念的车企,其OTA升级范围能够覆盖到动力系统和底盘。2018年,Model 3由于刹车距离过长,被美国专业汽车媒体《消费者报告》评为“不推荐”,特斯拉立即通过OTA将100km/h-0刹车距离缩短了6米。

而且,在多次恶劣台风、飓风天气中,特斯拉为受灾地区车辆OTA推送了续航升级功能,以帮助车主脱困。就在近期,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特斯拉将OTA使Model S的最大功率提升50马力,以回应《TopGear》在评测中对特斯拉的不公平对比。

这些OTA功能,既能不断给消费者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也凸显了特斯拉对消费者的人文关怀。

当然,自主品牌这两年在整车OTA领域进步明显。资料显示,Aion S能按照一定的频率推进OTA升级,而且不断扩升级范围,逐步开放车辆动力、底盘及车身系统相关控制器升级,让用户能实现常态化、软硬件一体的、安全的整车OTA。当前,Aion S在OTA领域尚未开放到特斯拉的水平,有望逐步赶上。

自动驾驶

除了OTA,特斯拉是在自动驾驶方面表现最为激进的企业,特斯拉在Model S面世之初就大胆地将不够成熟的自动驾驶系统推送给用户,依靠广大的群众力量来促使Autopilot系统快速进化。

目前,Autopilot已达到L2.5驾驶能力,而大部分车企刚刚开始装备L2级自动驾驶功能,今年上市的广汽新能源Aion S和北汽新能源EU7的自动驾驶功能也处于这一水平。虽然特斯拉这一做法引来了不少人的讨伐,但对特斯拉来说这却是快速成长的捷径。据马斯克透露,目前,特斯拉已掌握完全自动驾驶技术,并将在今年发布全自动驾驶体验版。

传统车企难道在这方面比不过特斯拉吗?实际上,沃尔沃两年推出的第三代CitySafety城市安全系统就已经达到L2级自动驾驶能力,广汽新能源Aion LX和海外版奥迪A8已经达到L3级自动驾驶能力,主流传统车企都以完成L3、L4级的技术储备。各大车企之所以没有大胆量产更高级的自动驾驶功能,一方面是成本过高,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安全的考虑。

全新的电机形式

虽然电动汽车动力结构更加简单,但不可否认动力系统依然是科技含量最高、结构最复杂部分。面对技术底蕴深厚的宝马、奔驰等传统豪华品牌,特斯拉要想建立起足够的先发优势,必须在动力系统上做些文章。

目前电动汽车主要使用永磁同步电机和交流异步电机(也叫感应电机)两种电机形式,这两种电机在性能上各有优劣:永磁同步电机效率更高,更省电,但高速巡航时比较费电。而交流异步电机在高转时的效率更高,但中低速运转时却是个耗电大户。也就是说,二者谁都不能高效地利用电能。

为此,Model 3在研发之初,就决定采用一种全新的电机形式,也就是目前大家看到的永磁开关磁阻电机。这是一种能够在全速段工况都能低能耗运转的电机,它比Model S的交流异步电机更小、更轻,能量转换效率高达89%,比Model S高出6%,同时使用寿命高达160万公里。而自主品牌的广汽新能源Aion S和北汽新能源EU7依然是采用传统的永磁同步电机。

当然,特斯拉作为一个造车新手,也并非完全领先于传统车企,以笔者的实际体验来看,Model 3在制造工艺上仍然有待提升,单就拿最新下线的Model 3来看,其钣金和零部件装配水平仍然对不起其30多万元的售价。

不可否认,特斯拉大胆使用整车OTA、自动驾驶等先进技术,以及在电子电气方面的创新让它积累了大量的重视拥趸,就连此前极度反感电动汽车的“三贱客”之一James May都买了一辆特斯拉。在美国市场,Model 3今年前三季度的累计销量遥遥领先,远超BBAL的同级竞品。

年轻消费者对高科技功能较为推崇、对高科技产品有着较高的包容度,这让特斯拉在电动汽车市场一骑绝尘。保守的传统车企,尤其是自主品牌未来虽然会与特斯拉使用一样的动力电池,但想要在未来与特斯拉平起平坐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