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完成5.3亿美元C轮融资,李想的理想究竟有多“不一般”?

8月16日晚间,理想汽车宣布完成5.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亿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美团创始人王兴领投,其中王兴个人领投近3亿美元,字节跳动投资3000万美元,经纬创投、明势资本、蓝驰创投等老股东跟投,李想个人继续投资近1亿美元。本轮融资完成后,理想汽车的估值约为29.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6亿元)。至此,理想汽车累计融资额达到15.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1亿元)。

可以说,理想汽车作为“后来者”,能够在众多造车新势力和传统主机厂的围追堵截,以及中国车市整体低迷的情况下杀出重围,并获得互联网行业巨头的个人融资,必定是有着其独特的一面。小编脑海中,瞬间就现出了几个字,李想的理想为啥能“不一般”。

不一般的营销策略:缓称王,广积粮,理想汽车玩后来者居上?

根据乘联会最新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销量达9596辆,在造车新势力企业中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威马汽车,销量达8747辆;蔚来汽车则位列第三,销售7481辆新车。这样看来,没有量产车型的理想汽车,在造车新势力这个小圈层之中,也并不算突出。但实际上,理想汽车在此轮融资完成之后,累积融资额达到了15.75亿美元,投后估值达到了29.3亿美元,俨然已经与李想作为参股方的另一家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不断接近。这也就意味着,在准备粮草方面,理想汽车已经在缩短与头部企业的距离。并且通过进一步的融资,也给广大潜在消费者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另一方面,在造车进程层面,理想汽车并没有玩“代工模式”,早在去年,理想就收购了拥有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双生产资质的重庆力帆,进而把量产的事情提到了日程上来,据悉,理想汽车的首款产品增程式智能电动车理想ONE将于10月份实现量产,11月份实现交付。可以说,理想汽车相比其他造车新势力,前进速度慢了不止一两步,尚未实现量产,更别提交付。但实际上,想想之前蔚来出现的各种产品质量问题,小鹏出现的公关危机,“慢一慢”,反而不失为一个好的运营策略。

不一般的技术路线:独辟蹊径,“增程”是把“双刃剑”

长期以来,李想都被认为是中国造车新势力中,最像埃隆马斯克的一个品牌创始人,“重技术”是他们共同的标签。和很多新势力造车的大佬不同,李想并非出身“科班”,还有一个特有的优势,那就是在汽车媒体中的影响力。凭借自己多年在汽车媒体中积累的人脉和经验,让他的公司在面对汽车媒体时更加游刃有余,同时,也更了解消费者的痛点。

在车型方面,理想ONE也是独辟蹊径,首先,理想ONE全系只有一个配置的车型,并且采取的是与当下大多数新能源汽车不同的能源补给方式。作为理想汽车的首款量产汽车,理想ONE经过对电机系统进行优化,续航提升超过800公里,同时能够配备了超长续航配合快充、慢充和加油发电三种能源补给方式,多方面解决里程焦虑和充电问题。

但实际上,“增程式”其实是把双刃剑,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虽然一直在持续增长,但配套的基础设施比如充电桩和充电站还远未达到完全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而在住宅区安装自用或公用充电桩,也仍然面临着物业等方面不小的阻力。此外,我国第一批纯电动车型的动力电池,也已经开始进入到了电池回收期,但电池回收的相关法律法规还远未完善。这也就导致了部分潜在消费者一直在犹豫和观望,这对于采用增程式设计的理想ONE来说确实是一个机遇。

不一般的路线选择:前途坎坷,理想汽车,未来不一定理想!

然而,如果纯电动汽车包含基础配套设施在内的后市场,一旦开始完善和成熟,必然会吸引众多还在观望的消费者买单,尽管就现在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情况来看看,缓冲期确实不短。然而实际上,尽管对于汽车的终极动力的演化到底是纯电动化还是氢燃料之争暂无结论,但可以确定的是油电混动和插电混动都只是其中纯电动化路上的过渡方案,增程式解决方案更显边缘,也就是说,理想智造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势必会做出一个关系自己品牌生死的抉择。

今年六月,宝马在慕尼黑举办的NEXTGen未来峰会上宣布加快电动产品扩张计划,将于2023年前实现25款新能源车型的布局,其中纯电动车数量会超过一半。增程式解决方案已被宝马在追求车辆电动化的道路上放弃,在随后的宝马集团高层访谈中,其高级副总裁艾林格博士也向外界证实了这点。毕竟,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充电配套设施的越发完善,继续选择在混动和纯电动之间再执意坚持插入第三种技术解决方案是没有必要的。如果说,像宝马这样的电动车巨头,都已经放弃“增程式”这条路线了,那么,理想智造的发展路线,就显得更加耐人寻味了。

此外,从技术路线来看,增程式电动车方向在全球范围内并非大众主流方向,只有通用汽车等少数车企做过开发尝试。 中国市场方面来看,尽管增程式电动车被政府列入新能源汽车范围,但在政策上并无特殊照顾和支持,因而目前也并非中国电动车主流发展方向。如果理想汽车不能在未来几年内,找到下一个切实可行的发展方向,理想汽车的未来,还真不一定“理想”。

文末结语

实话说,小编确实欣赏理想汽车的愿景,也被李想的个人魅力所折服,但理想汽车能在增程式道路上坚持多久?究竟未来选择什么样的技术路线?企业未来要走向何方?目前我们还不得而知。的确,新事物、新概念、新技术的出现,对中国汽车行业来说,必然将会起到一个正向的推进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剑走偏锋,很难行得通。而处处不一般的“理想汽车”,到底是不是足够的“理想”,车舆传媒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