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借成都车展妄议车企是与非
随着成都车展的开幕,业界的谈资也猛然多了不少。这一次成都车展,由于主办方换了主办地,自然就变成了大家热议的焦点之一;而随着市场温度的下降,更使一些车企“爽约”成都车展;这些现象,尽管各个企业应对的方式不同,一时间也出现了不参展就有问题的声音,这确实让人有些啼笑皆非。先不说,参展与不参展,是企业经营的事情,这既不能与给不给主办方面子挂钩、更不能企业经营问题联系起来。就拿新势力造车为例,这一次参展的威马汽车,却遇上了前有吉利的致命诉讼、后又消费者对威马汽车“十二宗罪”的声讨,难道这样的参展车企,就一定过得好吗?所以,不能以参加、不参加车展来评判车企的表现,才是真实、客观报道的关键!
具体到成都车展的开幕,可以说恰恰遇上了国内车市的整体下滑,许多企业在面临下滑的过程中,有自身的考量与应对方式,这本来就是无可厚非的事情。特别是,现在正是处在转型期的关键节点上以及众多车企都要准备年末的广州车展,自然使许多车企要收回手指攒起拳头来务实的应对。按照这样的说法,如果仅以出席车展与否,来衡量企业,甚至偏颇的以为,参展就是过得好的企业、不出席就问题多多!这只能说明对车展的理解还不够,更是报道中加入私心杂念的表现!所以,这就需要意识到,展示新车仅仅是企业应对市场的方式之一,更重要的还在于,企业如何练就好内功以及做好产品看不见的产品品质,这才是消费者最需要看重的结果。
说到底,车展只是形式,一味的死盯着车展,甚至以参与车展与否论英雄,不仅会让人贻笑大方,还容易迷惑消费者!这样的报道,既不客观,自然更谈不上公正。就像一篇文章中提到,“企业要么没钱、要么没脸”,细心人都可以看到,这是明显的借题发挥的类型,其中所举的几个企业的例子,都是去年北京车展的事情,而这个时候,连今年的上海车展也已时隔近半年了,还拿过去的事情说事儿,不知让人该说什么好!其实,在法律上,就有诉讼时效之说,不妨发这篇稿子时先去了解一下,一旦诉讼过了时效期,还动不动拿出来说事的话,不仅很容易被反诉为诬陷、还容易误导消费者!更何况,在北京车展过了一年多以后,一些当事企业也在逐步改变着自身的战略与发展观念,如果这个时候,还要对过去的事来紧抓不放,可想而知,这样的报道已经远远的落后了!
其实,这一次参展的车企,许多也饱受车市下滑的困扰,虽然不乏一些人为炒作的亮点,但整体上的下滑却是不争的事实!更加之这个时候,还未到年末的盘点期,说不定,一些企业就会出现起起伏伏的问题。所以,这个时候,企业可以有更好的展望,但作为以客观中立、且为消费者发声报道、绝不能武断与一家之言,而是需要在报道新技术、新产品的同时,更好的关注车展的内在表现力才成。
前面由于提到了参加车展的车企,并没有什么可值得炫耀的!不参加车展的车企,也没什么可指责的。这是因为,不参加国际五大车展的企业,造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像去年巴黎车展,就有大众、福特等车企爽约,这只能说明,这些跨国大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战略需求以及当时的客观环境参加车展,这些,绝不会被国际汽车行业所诟病、更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借题发挥!换句话说,这样的一个成都车展,不参加就会找出一大堆理由说三道四的话,只能说明报道自身出现了问题!
客观地讲,人们希望所有企业都有新展示与新技术,这也是任何一家车企的心声。但这并不能代表车展就是风向标、更不是所谓的衡量企业标准。所以,这个时候,更应该去深入的了解,企业为参加车展,是不是“磨了十年间不敢试锋芒、再磨十年剑”;是不是企业有意收回十指攥紧拳头,为了更好的迎接复杂的竞争。所以,我们不同意一些人的观点,不是为了企业不参展唱赞歌,而是需要合理地看待车市与企业、企业制造与消费者的关系,这才是合理做出判断的关键所在。如果仅仅是一味的以自己的想法来揣测企业发展的话,自然更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的表现……!